首页 资讯 > 内容页

“双峰并秀”的莎士比亚和汤显祖,有何共通之处?

来源:文汇报 发布日期: 2023-06-26 16:16:23

英国著名剧作家、诗人莎士比亚与中国明代著名戏曲家、文学家汤显祖是中西戏剧史上的两座并峙双峰。他们的生卒年相近,于同一年去世,可以说是同时代之人,因此学界常常将两人相提并论,进行对比研究。在创作上,他们有何共通之处,对后世又有什么启发?

日前在奉贤区图书馆举行的“双峰并秀”——莎士比亚 、汤显祖戏剧(戏曲)品鉴展之夜”活动上,专家学者们齐聚一堂,从历史、文学、表演、展览等角度,剖析莎士比亚、汤显祖作品的内涵和意义,探讨其对现代文化和社会的影响。说到两位戏剧大师,大家不约而同提到两个关键词:借鉴和颠覆。

上海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张薇认为,莎士比亚之所以成为莎士比亚,少不了他对古希腊罗马以来的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借鉴。比如,《错误的喜剧》受普劳图斯的《孪生兄弟》的影响,《安东尼与克里奥佩特拉》《裘里斯·凯撒》《科利奥兰纳斯》取材于普鲁塔克的《希腊罗马名人传》,《特洛伊勒斯与克瑞希达》取材于《荷马史诗》,莎士比亚作品中的田园牧歌元素又受古希腊罗马的田园牧歌的影响;《哈姆雷特》取材于《丹麦史》,《李尔王》《麦克白》取材于贺林西德的《英格兰、苏格兰、爱尔兰编年史》等等。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彼时的英国戏剧已取得了不错的成就,莎士比亚是踩在巨人的肩膀上创造辉煌,但在前人的基础上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他具有极强的语言天赋、写作天赋,对人和事有深邃的洞察力,以及超强的表现力。他将人文主义思想融入创作,使作品思想深邃——以人为本,张扬人性,要求个性解放,歌颂爱情,强调人权,这些思想像一道光照亮了人们的头脑。正如本·琼生评价的:“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

中国的戏剧大师汤显祖亦是如此。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副教授黄静枫介绍,万历二十六年( 1598)汤显祖辞官归里。当年秋,完成《牡丹亭还魂记》,共55出。万历二十八年(1600),他又完成《南柯记》(又名《南柯梦》),共44出。万历二十九年( 1601),完成《邯郸记》(又名《邯郸梦》)30出。万历十五年(1587)将万历七年(1579)所作的《紫箫记》34改写成《紫钗记》53出。以上四部传奇作品合称为《临川四梦》或“玉茗堂四梦”。

这些作品都有对前人的继承,比如《紫钗记》根据唐人蒋防著名小说《霍小玉传》改编。《牡丹亭还魂记》的情节来源比较复杂,有话本的情节,有笔记杂传的情节。《南柯记》取材唐人小说《南柯太守传》 (李公佐撰)。《邯郸记》取材于唐人小说《枕中记〉 (沈既济撰)。不过,虽有所本,但又是经过汤显祖整合、创造的全新作品。黄静枫说,汤显祖的身上散发出浓郁的“不合时宜”的气息,无论是他在官场中的表现,还是他在戏曲创作上的主张,都有着叛逃惯式、世俗的惊人之举、惊人之论。他甚至认为“意趣神色”是可以凌驾曲词创作的矩镬之上的,艺术精神、个性才应该是创作者首要考虑的,而不是斤斤计较于是否“一一顾九宫四声”。

专家学者们表示,莎士比亚与汤显祖对于创作并没有循规蹈矩,颇有随心所欲而又浑然天成之意,也正是如此,所以才写出了脍炙人口的作品。

本次鉴展之夜活动,既包括学术对谈,也有莎汤人物书签拓印 、活字印刷拓印、后浪推荐书籍、昆曲角色扮相体验、书籍装帧体验等沉浸式互动活动,吸引了不少人参与。

而上海艺术品博物馆与奉贤区图书馆联合推出的“双峰并秀——莎士比亚、汤显祖戏剧 (戏曲) 作品品鉴展”自开展以来,也吸引了许多读者与观众纷纷走进展厅,感受中西方戏剧 (戏曲) 文化之美。本次展览共分为“双峰并秀”“玫瑰牡丹”和“良辰美景”三个板块,分别从二位巨匠的生平、代表作品以及舞台演绎这三个方面展示汤显祖和莎士比亚对文学史和中西文化的深远影响,通过近距离呈现中外古籍善本40件,展品148件,让市民在馥郁古朴的书香之中与大师名家对话。

作者:李婷

编辑:王筱丽

责任编辑:邢晓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键词:

Copyright   2015-2032 华西供销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京ICP备2022016840号-35   联系邮箱: 920 891 263@qq.com